股權是每個企業必須面對的事,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商業戰爭中,不論是大眾創業還是企業創新,立足股權的視角,發掘股權的力量,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2016年12月2日至4日,方永飛教授帶我們走進《開放的力量——股權創新推動企業終極共創(第五期)》課堂。
課程主講人方永飛教授是移動互聯網驅動企業經營管理創新踐行者,多年來孜孜以求,引領新商業文明,創辦的公司也一直都是小而美的典范。在教授的帶領下,來自各個行業的老板、高管展開了一場智慧的碰撞,并且一起探討了開放的力量、股權設計與激勵、股權眾籌和股權投融資等關鍵性問題。
方教授還分享道:做平臺,一定要有自組織的概念。自組織:指組織受內在的、不確定性的、非線性變量所影響,通過與外部化解信息與能量的不斷自我調適從無序結構到有序結構的過程。自組織不等于無組織,它只是說這種組織的秩序不是預先設計,而是自發所形成的,自發從無序到有序,最終的目標是有序、是提高效率、是激發員工的活力,使得組織能夠協同產生價值。其基本表現是“共創、共治、共享”。
方教授還通過正反事例來告訴大家,找合伙人的重要性。開放的企業,一定要學會打開門來找合伙人。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社會的力量是無限的。關起門來是關注自己的短板,打開門來是加強自己長板的過程。
在談到股權配置,方教授提出了五大問題:
1.資金股和人力股,怎么對待才是合適的?以往的股權分配,基本以資金占股作為企業占股來分配的。但是在今天合伙人共創制模式下,這種模式顯然是不夠合理的。一家公司在原先基礎上開辦新公司,如果新公司的老板仍是公司最大資源的嵌入者,他一定是占大股的。但是有些鼓勵員工內部創業的情況下,如果老板的資源嵌入并不多,那老板的占股也許會逐年減弱。
2.資金股和人力股。用晉商案例,闡述資金股和人力股概念及應用。晉商的股份分為三種:銀股、身股、財神股。對應有三種身份:財東、掌柜、伙計。晉商的身股制度:讓經營者擁有一定的股份或者股份權益,將企業和經營者的利益關系緊密結合在一起,所有者額經營者的關系不再是單純的委托代理關系,而是合作關系,讓經營者自己監督管理自己,降低所有監督的難度和成本同時刺激了經營者積極性。
3.股權設計中需注意的幾個數據
①絕對控股型:67%。創始人掌握67%的股份,不至于出現思維的分散而導致公司的內耗。67%是生死線,一般70%比較好。我們要不斷招牛人,牛人沒有股份是不會來的,這時候一切你說了算。
②相對控股型:51%。建議創始人掌握55%,保持相對控股權。因為稍微變動就會從絕對控股變成參股。股權設計過程中,不留余地會導致沒有新的牛人進來。
③不控股型:34%。要給自己留有余量,所以要設置在40%左右,有新人進來稀釋后,你也不會失去否決權。
三條線的意義在于:67%,一切你說了算;51%,一半需要投票同意的,你說了算;34%代表你一票擁有否決權。
4.創始團隊的股權怎么分配?①盡量避免股權均分。創業的第一天,把項目想清楚之前,就把創始人股份分配好,以避免日后經營中對股份出現的種種爭議。公司需要明確的實際控制人。在經營角度,股份均分,對做一些決策、判斷,都不是特別有利。②多融幾輪沒關系,但每一輪不要稀釋太多的股份。最開始創始人占股為100%,若是創始人天使輪就出讓15%的股份,之后A輪出讓15%,B輪出讓12.5%,C輪出讓7.5%,幾輪下來,加上每一輪期權池的稀釋。三輪投資過后,整個創始人投資的股份只有32%。
5.如何做股權設計?有限合伙公司的GP承擔無限責任,有限合伙公司的LP承擔有限責任,創始人承擔無限責任。怎樣規避承擔創始人無限責任的風險?——再注冊一個有限責任公司,由創始人持股,規避創始人的無限責任追償權。投資公司和創始人一般承擔GP角色,眾籌股東承擔LP角色。眾籌股東可以推選一個人出來當GP。公司的股東太多,不利于下一輪的融資。股東人數多時,有限合伙公司的股份結構就很清楚。有限合伙公司最多承載50個股東。
三天的干貨課程,充滿吸引力,參會人員各個聚精會神,在方教授繪聲繪色的講解之下,收獲滿滿。股權課程現場干貨100%原滋原味呈現,學員與方叫獸進行深入交流,解除心中疑惑,收獲最新股權戰略實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