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我們認為管理者的責任是“管人”和“理事”,這種以“事”為本位的管理思想持續了幾十年,也創造了現代商業的繁榮,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員工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沒有人希望“被管理”,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方式將成為團隊績效提升的必然選擇,如何“理人”成了管理者要面對的首要問題。
管理者要如何明確自己的使命與價值?
王一恒老師認為,“領導”就是激發人的善意和潛力;
“領”就是領方向、領狀態;
“導”代表引導方向、疏導情緒、教導技能/心智、督導進度、激導需求;
領導(管理)就是嚴肅的愛;
“理人”就是發掘、培養、激活員工,使其發揮最大的價值。
因此,可以激發員工潛能的教練式技術是管理者的必備技能。
人對自己的認知進程
第一階段:初出茅廬時,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二階段:受到挫折后,知道自己不知道
第三階段:學習成長后,知道自己知道
第四階段:教學相長,讓別人知道
教練式輔導不僅對下屬有益,更可以幫助管理者提升自我認知、強化專業技能并提升領導魅力?,F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也說過,把管理者與員工區分開的第一功能就是教導別人。
3W思維黃金圈
西蒙·斯涅克提出的黃金圈法則是一種思維模式,它把思考和認識問題畫成三個圈:
最外面的是 What 層,也就是做什么,指的是事情的表象;
中間圈層是 How (which)層面,也就是如何做,是實現目標的途徑;
最里邊圈層是 Why 層面,就是為什么做一件事。
員工希望得到你的指點,而不是指指點點;員工希望你走進他的心里,而不是走來走去。管理者在輔導下屬時要同時滿足why、which、what這3點。
管理者在做到“管事”“理人”的基礎上,還要做到“安人”和“達人”,才能實現激勵他人的目標。
管事:即定目標、追過程、要結果;
理人:即借事修人,通過責任、權力、利益三位角度著手管理下屬;
達人:即培養下屬、成就下屬,讓其擁有成就感;
安人:即安撫人心,讓下屬獲得參與感、重視感;
每個人都是希望有所成就的,讓員工對工作/管理者產生向往感、重視感、參與感、獲得感和信任感是每個管理者的責任。
對于員工的優缺點,我們可以采取“七八分發掘優點,兩三分注意缺點”的方式。對于缺點,只需要“注意”,而非試圖“改變”,人是不會改變的,不要為了彌補欠缺而枉費心機,而應多多發揮現有優勢,發掘潛在能力。
推薦